《千臂千缽曼殊室利大教王經行願法本供養部》

共修心得分享

撰稿:釋印謙(天亨)法師
學歷:輔仁大學中文系,圓光佛學院研究所畢業
現任:大崗山靜修寺住持、法輪禪寺副住持、大高雄佛教會理事,慈隆僧學院院長
撰稿時間:民國100年4月15日

民國98年10月底,隆門(圓通)法師(以下尊稱師父)在高雄市楠梓區南普陀圓通寺本師殿傳授《千臂千缽曼殊室利大教王經行願法本供養部》(以下簡稱《大教王經》)。之後約有二週上午的時間,先由同學共修唸誦,師父再來上課,那種大眾共修後聽經聞法,下午回常住作務培福的生活,可謂既充實又充滿法喜與歡喜。二週密集上課結束後,在自己常住仍繼續持誦法本外,心中卻起了個念:若能在本師殿領眾共修《大教王經》,那該有多好!想不到這心裡的願望,居然會在這時候實現。

99年10月份,趁著在屏東慧光千手觀音寺拜梁皇法會之餘,與師父茶餘飯後閒談,師父關心弟子未來弘法事業走向,弟子跟師父報告當時在南普陀二週密集上《大教王經》之喜悅心得,立志將來領眾也朝向修法、講經、出坡作務這種福、慧、定兼備方式進行。寺院除了法會活動外,需要積極修定,修慧專業的能力,才能培育優秀的僧才。而且現代人教育普及,知識水準夠,高學歷出家比比皆是。師父的弟子實修很強,年輕弟子眾這麼多,若能在現代佛學研究方面強化,讓實修與研究兼顧,內部培育師資僧才,再放到都市據點開班授課,僧才自然聚集,信眾也跟著成長。

一番心得報告與大膽的建言,居然打動了師父對南普陀的規劃:「在都市裡有這麼好的場所,成立學佛院吧!我們向來重文教,你是讀佛學院碩士畢業,又在佛教會當理事七、八年,學經歷可以,由你來負責,你來當院長,你先開課,就開《大教王經》共修吧!」年初師父這麼跟弟子說,弟子能拒絕嗎?誰出的主意,當然是誰先承擔,何況帶領《大教王經》不也是弟子心中許下的願。就這樣在南普陀開啟一個實修與理論兼備的學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