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趣談三:黃蘗與裴休 (上)

禪門趣談三

一、黃蘗與裴休(上)
裴休拜黃蘗,執弟子禮因緣,《指月錄》卷十有敘述:

師(黃蘗)曾散眾,在洪州開元寺。

裴相國休,一日入寺行次,見壁畫問寺主:「這畫是甚麼?」
寺主曰: 「高僧真儀。」公曰: 「真儀可觀,高僧何在?」寺主無對。

公曰: 「此間有禪人否?」曰近有一僧,投寺執役,頗似禪者。

公遂請相見曰:休適有一問,諸德吝辭,今請上人代酬一語。
師曰: 「請相公垂問。」公舉前語,師朗聲曰:「裴休」,公應諾。
師曰:在甚麼處?

公當下知旨,如獲髻珠,延入府署,執弟子禮。」

大部份人有個通病就是,眼睛盡往外看。看別人、秤量别人,鮮少有反躬自省、反觀自身的。

蘇東坡微服過訪(玉泉寺、在今湖北當陽)。
師(承皓禪師)問尊官高姓?
坡曰: 「姓秤,是秤天下老和尚底秤。」
師乃喝一喝曰: 「且道者喝重多少?」
坡無對。(《宗鑑法林》卷52)

蘇東坡、裴休也不例外,都犯了這一毛病。裴休詰問「高僧何在?」被黃蘗反問「官人何在?」而折服。
如馬祖責問大珠慧海「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自家寶藏、自家主人翁何在才重要,

「高僧何在?」干卿何事!

在黃蘗的指導下,裴休不僅徹底通達了祖意,對教相也精通。
諸方禪德都讚嘆裴相國不愧出於黃蘗門下。

正所謂「具大法勢力,然後能化得大勢之人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