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趣談五
《了凡四訓》一書末有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大師撰〈雲谷先大師傳〉,裡頭提到:
……先太師翁,每延入丈室,動經旬月。
予童子時,即親近執侍,辱師器之,訓誨不倦。
予年十九,有不欲出家意。師知之,
問曰:「汝何背初心耶?」
予曰:「第(但)厭其俗耳。」
師曰:「汝知厭俗,何不學高僧?
古之高僧,天子不以臣禮待之,
父母不以子禮畜之。
天龍恭敬,不以為喜。
當取《傳燈錄》、《高僧傳》讀之,則知之矣。」
予即簡書笥,得《中峰廣錄》一部,持白師。師曰:
「熟味此,即知僧之為貴也。」
予由是決志薙染,實蒙師之開發。
憨山大師幸有雲谷禪師勉勵,否則明末可就少了一位高僧大德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今再擷錄諸籍中,古德高風亮節懿行典範,是知「僧之為貴也」。
南州帥南平鐘王雅聞師(曹山本寂禪師、曹洞宗祖師)有道。盡禮致之。不赴。但書大梅(法常禪師)偈曰:「
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見之猶不顧,郢人何得苦追尋。
附使贈之,遂不赴。(《撫州曹山元證禪師語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