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趣談九
東晉大臣、文學書法家孫綽在《名德沙門論》,稱道安大師「博物多才,通經名理。」安公的博學廣聞可由下列幾件事窺知一二:
一、安與弟子慧遠等四百餘人渡河夜行,值雷雨乘電光而進。前行得人家,見門裏有二馬柳,柳間懸一馬篼,可容一斛。安便呼「林百升」,主人驚出,果姓林名百升,謂是神人,厚相接待。既而弟子問:「何以知其姓字?」安曰:「兩木為林、篼容百升也。」
二、藍田縣得一大鼎,容二十七斛。邊有篆銘,人莫能識,乃以示安。安云:「此古篆書,云魯襄公所鑄。」乃寫為隸文。(將之轉寫成隸文)
三、又有人持一銅斛,於市賣之。其形正圓,下向為斗,……邊有篆銘。堅以問安,安云:「此王莽自言出自舜,……
以同律量,布之四方,欲小大器鈞,令天下取平焉。」(用以統一天下量具)
其多聞廣識如此!
又「安外涉群書,善為文章,長安中衣冠子弟為詩賦者,皆依附致譽(以結交安公為榮耀)。」
「堅勅學士內外有疑皆師於安。
故京兆(長安)為之語曰:『學不師安,
義不中難(無法學得高深的學問)。』」
可見道安大師在長安不獨是前秦佛教界的泰斗,同時也成了長安學界的領袖。
除此之外,其對時局分析也有精闢見解。
當符堅想要進攻東晉時,「堅弟平陽公(符)融及朝臣石越原紹等,並切諫終不能迴,眾以安為堅所信敬,乃共請曰:『主上將有事東南,公何不能為蒼生致一言耶?』
會堅出東苑,命安升輦同載。……安曰:『若鑾駕必動,可先幸洛陽,枕威蓄銳,傳檄江南(若一定要戰,可先到洛陽,養精蓄銳,致書江南),如其不服,伐之未晚。』堅不從。」
終至落得「(符)融、馬倒殞首,(符)堅、單騎而遁」,淝水兵敗的慘局。
最後,由當代緇俗二位著名人物,鳩摩羅什大師、名士習鑿齒對道安大師的評語,可說是對安公一生的成就,給予極高的讚賞:
《高僧傳》云:「安先聞(鳩摩)羅什在西國,思共講析,每勸堅取之。
什亦遠聞安風,謂是『東方聖人』,
恒遙而禮之。……安終後十六年,什公方至,什恨不相見,悲恨無極。」
習鑿齒與謝安(東晉宰相)書云:「
來此見釋道安,故是遠勝非常道士(確實是非凡的修道人)。
師徒數百,齋講不倦。
無變化伎術可以惑常人之耳目,
無重威大勢可以整群小之參差。
而師徒肅肅(恭敬貌),自相尊敬。
洋洋濟濟(盛美貌、人才濟濟),
乃是吾由來所未見。
其人理懷簡衷,多所博涉,內外群書,略皆遍覩,
陰陽算數,亦皆能通。佛經妙義,故所游刃。
作義乃似法蘭、法道。
恨足下不同日而見(不能一起來見他),
其亦每言思得一敘(他卻常提起想跟您見個面)。」
其為時賢所重,類皆然也。
無怪乎近代梁啟超在《佛學研究十八篇》〈佛教教理在中國之發展〉說:
「使我佛教而失一道安,能否蔚為大國,吾蓋不敢言。」
道安大師真佛教之瑰寶也!
(待續)1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