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趣談九:求學當選於師(六)

禪門趣談九

然則師徒相處,難免會有磨擦或意見不合,此時為弟子者,當虛懷若谷、懺悔退讓,依教奉行,方不至空遇明師,而當面錯過。

《緇門崇行錄》卷1:◎離師自責

唐清江,幼悟幻泡,禮曇一律師為親教師。

諷誦經法,觸目而通。識者曰:「此緇門千里駒也。」

嘗與師稍忤,捨而遊方,遍歷法筵。
自責曰:「天下行半,如我本師者鮮矣!」乃還師所。

當僧集時,負荊喝言:「某甲再投和尚,惟願攝受。」

時一公詬罵,江兩淚懺謝曰:「前念無知,後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與歡喜。」求哀再四,一公憫之,遂為師資如初。
一公歿,謁忠國師,密傳心要焉。

贊曰:「
舍賢聖而知非,當詬罵而不退,
可謂明且誠矣!終傳心印,不有繇乎!

彼淺信之流,
小嫌則長往不返,
微呵則銜恨不忘,

空遇明師,竟有何益?
如逢帝王,不獲一官。惜哉!」

同樣的,洛浦禪師是臨濟大師的得意弟子,被譽為「臨濟一支箭」,因而起傲慢之心,自以為見地已徹。

然不為臨濟所肯,遂乃負氣而走。

隔日臨濟昇堂曰:「臨濟門下,有隻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將被誰家齏甕裡淹殺!」

洛甫遊歷諸方後,直往夾山卓庵,經年不訪夾山。

山乃修書,……曰:「
這僧開書,三日內必來,

若不開書,斯人救不得也!」

夾山卻令人伺洛甫出庵,便與燒卻。

越三日,果出庵,人報曰:「庵中火起!」亦不顧,直造夾山而開悟。

洛甫還算有福報,離開臨濟大師後還能被夾山夾住,否則此生豈不虛度?

因此,《華嚴經》云:「

善男子!
求善知識勿生疲懈,
見善知識勿生厭足,

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
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

此乃為人弟子者,必需謹記於心才是。
(完)1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