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趣談十一
《經律異相》卷七:「昔者羅云(羅睺羅)未得道時,心性麁獷言少誠信。
佛勅羅云,汝往到賢提精舍中住,守口攝意勤修經戒。羅云奉教作禮而去。
住九十日,慚愧自悔,晝夜不息。
佛往視之,羅云歡喜。前禮佛足,安施繩床,攝受囊越。
佛居繩床,告羅云言:『澡槃取水,為吾洗足。』洗足已訖。
佛語羅云:『此水可食用飲澡潄以不?』
羅云白言:『此水本實清潔,今已洗足,受於塵垢,不可復用。』
佛語羅云:『汝亦如是!
雖為吾子國王之孫,捨世榮祿得為沙門。不念精進攝心守口,三毒垢穢充滿胸懷,亦復如此水,不可復用也。』
佛復語羅云:『澡槃雖空,可用盛食飲不?』
白言:『不可,所以者何?用有澡槃之名,曾受不淨故也。』
佛語羅云:『汝亦如是!
雖為沙門口無誠信,心性強剛不務精進,曾受惡名,亦如澡槃,不中盛食也。』
佛以足指,撥却澡槃,應時輪轉,自跳自墮,數反乃止。
佛語羅云:『汝寧惜此澡槃恐破不乎?』
羅云白佛:『洗足之器,賤價之物。意中雖惜,不大慇懃。』
佛語羅云:『汝亦如是!
雖為沙門不攝身口,麁言惡說多所中傷,
眾所不受智者不惜,身死神去輪轉三塗。
自生自死苦惱無量,諸佛賢聖所不愛惜。
亦如汝言,不惜澡槃也。』
羅云聞之,慚愧怖悸。
佛告羅云:『聽我說喻:
昔國王有一大象,猛健能戰。
其王興軍,欲伐逆國。
被象出兵,以使嚴行。
象唯藏鼻,畏不用鬪。
象士歡喜,知象護身。
所以者何?
象鼻軟脆,中箭即死。
唯當護口,如此大象護鼻不鬪。』
羅云聞佛懇惻之誨,感激自厲,得羅漢道(出譬喻經第十卷)。」
《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卷一:「至於
澡槃之喻,羅云見呵。……
大寧之謾,靈源被吒。……
皆慙愧惶懼,感勵精勤。
蓋東隅雖逝,桑榆可收;
不遠而復反,則終吉也。」
《禪林寶訓拈頌》云:「
執見偏而善弗遷,逞蠻負強日招愆,
從新革去舊時習,枉則直兮曲則全。」
羅云聞佛,懇惻之誨,感激自厲,
証羅漢果。
靈源被吒,知過必改,禪林譽為:
「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
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禪林寶訓》卷二)
是故「改過」二字,是化迷為悟,轉物為道之捷徑,不可不刻意行焉。(完)
1080715
註: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
《後漢書·馮異傳》。
東隅,日出處,表示早晨,引申為早年。
桑榆,日落處,表示傍晚,引申為晚年。
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
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