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門法師佛學講座 : 大悲心陀羅尼(三)

大悲心陀羅尼(三)

主講:隆門圓通法師
時間:2013年(每週一19:30—21:00)
撰稿:慈隆僧學院院長 釋印謙 院長

人最難調服的是什麼?是我們的慣性與習氣。我們都希望能夠去調服別人,但就是不希望被人馴服、調服,假如一個人無法馴服自己的習氣,有朝一日會被自己的習氣所傷害,自己的福報也會被這些習氣所破壞。為何要學佛?為何要修行?就是要痛徹這個,才能警覺不要讓這個習氣處處漫延。修行就是為了改變我們的習氣,尤其是要無我及端正自己的德行,讓自己的習氣改掉,這時,我們就能真正感受到擺脫了不被習氣綁著、束縛、糾纏,如此我們在人世間會過得比較自在,甚至不會任意去傷害別人。

以無所執,你才有辦法修一切法,修一切善,有些人很執著,覺得我一定要做大的,要做什麼才叫「善」?以前有一位老菩薩,他有幾千元就一定要去捐棺材,假如沒人需要棺材,這一筆錢能怎麼用呢?是不是有一些非常貧窮的人有需要,就佈施給他們好不好?他說不行!一定要佈施棺材,最後只好把這筆款項轉寄到專門佈施棺材的相關部門,讓他們去處理。所以當我們要修一切善時,我們就知道在那一個當下,要盡心盡力去做,做了就好。所以要深信,我們今生有這個肉身來使用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要多感恩,當我們這個色身讓我們走來走去,吃、穿、睡,自然你就可感受到這個活著的空間有多珍貴,那還要放任自己的習氣而堅持嗎?

就像我們念這個〈大悲咒〉,為什麼要念?因為無量的悲心,無量的悲心怎麼展現出來?先要讓自己除掉人我的對立,要一心。什麼是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道。菩提心能夠長存,菩提道的道路才能走下去。這個陀羅尼,它是一個真言,真言能做什麼?當你最後本身就是一個大悲心後,你就是一個〈大悲咒〉的陀羅尼,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你持念這個〈大悲咒〉時,你的心是意念著你在持念這個咒,你要念給誰?念給自己成就嗎?假如你成就了以後,你是誰?你是把一個身、心、意、態度洗淨,還有那一種自我傲慢嗎?假如是這樣,我們這一個〈大悲咒〉能夠從一一咒中出大光明去饒益眾生嗎?因為我們的這個念,我們的念力、念頭、心氣,就是這樣的一個態度跟理念,那這樣子你念出來的〈大悲神咒〉,能夠去饒益眾生嗎?或者帶給自己自利嗎?甚至帶給自己解脫嗎?是否用這樣子的心,先來了解,我們今日誦這個大悲心陀羅尼時,是怎樣的一個心性呢?假如你懂了,你是真正感受到眾生的慈悲的這種博愛,那你的慈悲呢?是為眾生,然後願意在這種利他當下,當然第一個得到的是自利,因為你發心精進,然後去持誦,當你在持誦這個陀羅尼咒時,你全身每一個毛細孔,不是只有你這個嘴巴有經咒聲,你的一一毛細孔都有身光,就是你心的光,慈悲的這個光明,當你這樣念經、持咒時,在法界中,包括人世間,見到你的人,都可以感受你的慈悲和你的加持。

那法界呢?會因為你誦〈大悲咒〉,讓他們得到饒益,因為真正在修慈悲法,是非常難的,為什麼?有時當你真正持著一個慈悲心,也許自己的業力就來了,不論外面的外力或者內心的煩惱。有些人比較敏感,他會覺得這裡磁場不好,這邊怎麼樣,其實如果是從早期自己的心性所出來的任性妄為的這個業行,剛好在這一會要來共修,所以早期自己所累積的比較不好的業氣,全部齊聚在這邊時,你會感覺這邊非常不好,因為磁場不對。其實應該講,我們是否自己過去世來的怨親眷屬、冤親債主,這個時候是不是跟著你要與你共同分享,因為你要持念這個〈大悲神咒〉,那我就在這裡等呀,假如你念到有光,我就藉著你的光走,來消掉我和你的怨氣,消報這個怨懟的氣結。當你感受到氣場不對,你就要好好再念呀,多念幾次就會感受到氣場比較好了,為什麼會如此呢?當你念〈大悲咒〉念到沒有分別心,沒有是非心,行為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持念時,在這些法界裡剛好有路過的、或被宰殺的這些眾生,藉由持念〈大悲咒〉所產生的光明力,讓他們離苦得樂,平其所苦,等於是在展現我們的大悲心。這種修行,也許你們覺得很辛苦,內心會掙扎:為什麼要這麼辛苦?還要繼續嗎?但師父要跟你們講:其實這並不若生病那樣的痛苦。

當你真正在發心修行時,你有願,你可以發為自己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的願。但當你看到眾生苦難時,你想要為他們做些什麼來解除苦難,這就是你在修菩薩行的這個願力的行為,假如我們能為世間多發心做些事情,那不是為了功德,當我們要修行,就應當要勤、要努力,要培養善德,「善德」是解脫的基礎,是我們修行的原則。假如我們非常執著這個善,才來做修行,就變成了「有為ㄨㄟヽ」,無法成就無為的功德。假如我們都來行善佈施,讓這些痛苦的,需要我們關懷的人,能感受到溫暖,這個叫「培福德」。如果你沒有修行,沒辦法了解到空性,悟到空性,沒有真正去執行這個空性裡的生命內容,那是在一個善惡當中,無法得到真正的解脫,這是非常重要的。佛法是超越是非善惡,而且是在執行無執著、無我、無為這個解脫的真義,假如我們用自己的個性、習氣、無明,那所來了解的無我,也是另一種的有我,只有清淨的人,才能夠了解無我真正的根本。

師父還是鼓勵大家,修行要看到貧窮的眾生,看到比我們還需要關懷的人,哪怕我們沒有錢,我們還是可以用我們的柔軟心、柔軟語去調和對方的悲哀、不智、怨懟的習性,當我們常用自己的習性在做功德,卻沒產生預期的成就時,我們會產生怨懟,怨懟一升起,就會掉入執著。做善好像在執著,修行也是在執著,久而久之就無法達到自己的本源。

自己的本源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這一生的色身,要好好的感恩,它讓我們今生這一身,能夠有思考的動向,有研發的本能,能出入行動自在,這都是要感恩我們這個色身。假如我們在這個色身上計較太多,被這個美好的世界所迷惑,而在自我的意識中追逐不停的話,我們便沒辦法把握真實心性的本源。既然今生有這麼好的一個色身像,有一個色體,為何不好好運用來成就,來做功德,來行一切善;為何要在這樣的執著中,取自己的業緣來對待,當你有所執著,你就有所痛,你就有所分別思考,有所分別思考你就有所牽絆,有所牽絆就有所業的顯現,一切業的顯現,總說一句離不開心。假如你的心能了解,能放下,你就能夠達本源,你就知道一切本來空。如何在修行上去證悟,因為眾生都以一個我,我見我思,一個我執的習氣來做為心思的動念,假如你是一個真正的大悲行者,你就會發覺,「無心可得,諸法空相」,一切法到最後都要捨,何況「非法非非法」。要知道煩惱皆菩提,你要懂得善應用,如何不讓煩惱去抓著你的這條道路,如何讓煩惱走出你谷底堅固的心的苦道,假如無法去體悟,無法走出去,我們將沒辦法解脫,所以世間的文字,任何一尊佛菩薩,都是勸我們放下,要發菩提心,可是我們都知道,這顆菩提心,這顆無明造作的心,為何會這樣?這是習氣,你我的習氣。

人在世間,最重要我們一定要「念無常」,為什麼要念無常?假如我們不念無常,我們只是在名利打滾之中,生時,死時,我們都沒有解脫,生沒解脫,活在終日昏昏鬧鬧的一個我當中,一個習氣的追逐,任性妄為,這樣我們這一生來,生命這麼短,這麼無常,我們怎沒好好拿它來成就呢?這是不是太不珍惜自己了。這時,如果你能夠懂得發心好好去修,你會發覺,你的修行,一切的災障、罪障,雖然都讓你碰上,可是你這是在消災障、消罪障、消業障、消病障,消無始刼來你要去對付的一切因緣之障難,你走過去了,就消了一個難,就消了無數的障難。隨時有難,隨時消,那你要以什麼功德來隨時有難隨時消呢?你要修你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悲觀世音,為什麼叫大悲觀世音呢?我們看到這位觀世音,我們就行頂禮膜拜,可是你自己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看到人家可憐,我們施捨人家,你的慈悲心還是顯現出來,當你看到這個世間,當你聽到這些需要,無論在種種方面,你都能夠盡力發心去做,這個就是你在觀看世間,尋音聲救苦的行者,我們就是一個大悲觀音行者,你既然行一個大悲觀音行者,你日日行深,功深法界,在眾生界中當志工,發心出力,用你的心一一辦成周遭所發生的每件事。深是什麼?深是要從你內在的生命,深深的去體悟到生命這麼短,我到底在追逐什麼?這一生中,我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時候,是一種喜悅的享受,可是我是從這些東西找到我心裡深處的快樂嗎?假如沒有,是不是又令自己掉入另一種情緒呢?所以在修行的過程,要知道惜福,人最重要就是要惜福,當我們不知道要惜福,有法不修,有善不去耕耘,一錯差過去,又是百年身了。所以要知道,我們要從生死海渡到解脫岸,務必要端正正確知見,明明白白,了了究竟不二的心性,一心虔誠,一心警覺,從自己的心地下功夫,從自心去行功德,假如你沒從心性去行一切功德,是無法消災,無法大徹大悟的。假如一切世界的真理,你用求的就得到,那就不需要修行了,真理不是用求的、用取的,是要用生命去體得、悟得、證得,真正放下我執,心清淨了,自然水到渠成。

會念〈大悲咒〉的同學,我們既然是在行這個大悲行者,你的慈悲要與你的智慧結合,結合如何去做,儘量去利他,其實這個〈大悲神咒〉有無量的感應,我們不是在迷信,但也不要否決它的功德力,相信藉著自己持咒的大悲,是可以讓我們自身好好的成就,又可以利樂無量的眾生。一個真正在念〈大悲咒〉的修行者,哪怕是在家的居士或發心要行菩薩道的菩薩眾,只要你真正在念,念到摧破自我意識、煩惱、執著,當你能從這裡去理得、解得、步得、行得,雖然你現在覺得什麼都沒有,沒人緣、沒智慧、沒資源,但沒關係,那都不重要,好好行自己的慈悲心,有朝一日變相了,無明的放下,這個無明,藉由你在鑽研的過程來洗心、洗性、洗氣、洗我執,把這些洗得清清淨淨,慢慢的,你就會發覺到,我行菩薩道多年,為何現在才看到成果呢?這個叫做「日日行深」。你現在什麼都不是最好的,只要你願意去行,真正去執行、去做,有朝一日,被你渡脫的這些在法界的眾生,都變成你的眷屬,都變成你的親緣眷屬,這時你的緣就會回歸到法緣眷屬了。早期師父也是跟你們一樣,從念〈大悲咒〉開始,這幾十年來,以〈大悲咒〉跟十方結緣,真的非常多,但不必去計算有多少緣,信它,你會得到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