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族群的架構瞬息萬變,紛爭擾攘產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能盡如人意的就相對減少了。在這樣一個大環境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心活過來,如何開啟潛藏在自己生命底層的寶藏。
今天我們每一個菩薩這麼用心的把時間騰出來,在這邊想要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部經,首先我們要知道,經典在在處處都是要啟發我們這顆累劫蒙塵的心,並教導我們去把它運用出來。
有些人有非常好的學識,可是他活在一個沈悶的自我城堡中,那相對的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就是沒有辦法抒解出自己生活面的空間。那有些人呢,他很有心想要把自心耕耘出來,可是缺少般若。那缺少般若的人,他會用什麼?就只能用他的慣性及識性,然後在整個生命層裡,包括在他的環境周遭,開始尋尋覓覓地去碰撞,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去讓他釋懷種種的因緣塵染!
我們很用心要讓自己活得快樂,很用心要讓自己活得比別人好一點,縱然沒有辦法跟別人比,也要讓自己活得更好一點,就因為如此就會有許多苦產生!為何會有苦呢?那是來自於苦的源頭很多,因為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苦,這包括我們對於人事物種種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人最沒有辦法的就是—–瞭解自己。
你們相信師父講的這句話嗎?誰瞭解自己了?
人常常覺得自己好像應該怎樣就能如何……,
每個人都對自己抱持著一大堆理想,有許多才華要施展跟發揮,可是當你碰到了一個對立沒有辦法轉圜時,你又畏縮封閉了,然後對社會的看待就偏了方向,偏離掉我們對整個社會,包括人性及自己原有的良知本心,當完完全全偏離掉了,就更加深了我們的迷失!
人人都想追求樂,誰也不願真正看清楚苦,更沒有碰觸苦的勇氣,所以自己常常喜歡蒙騙自己,有些人生病很怕去看醫生,為什麼?他想要欺騙自己,不是嗎?他認為我讓醫生看,醫生宣布我病了,我開始吃不下、睡不著,整天二六時中所有時間都在緊張死神的來到。寧願讓這個死神一直壓迫著自己的每個常下,也不願面對問題去尋求醫療,或者去面對每個人生命都會有的終結性。人就在這自我欺騙中,流失了如何找到苦的源頭的機會,更失掉了藉由內省能把這個苦止掉的契機。
慈悲的佛陀來到人世間,看到人從出生開始就面對這個老、病、死,這個都很苦,病苦又好像沒有辦法消除,更是沒有人是不死的,世尊就開始尋求解脫之道。所謂的「解脫」,就是真正地尋求一個讓自己如何能安然不懼怕在這個世間上的苦,能夠不要怕世間的一切病,包括面對死亡的來臨。以這樣的一個因緣,世尊示現了來到人間以後,身為一個未來國家的儲君,他能夠捨去這些尊貴,真正朝著解脫的道路去追尋,歷經種種魔難及艱辛亦不改其志,到最後開覺證悟進而展開化度眾生的行旅。這些佛陀的偉大事蹟,很多人都知道,而能為茫茫苦海的苦惱眾生,發如是深弘誓願的又有幾人?
人在福報中很難體受苦的滋味,就像你去跟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企業家講苦,他不瞭解苦;或是你去跟一個身體非常安樂的人,跟他講生病很苦,他也沒有辦法體受。因為一位身體非常健康的人,當你跟他講病苦,他也許無法感受,要自己碰上了才知道,碰上了卻解不掉,那時才知道健康真可貴!唯有自
己身歷其境的時候才會覺醒,沒有身歷其境之中,絕對不容易覺醒。所以佛陀也以入涅槃,讓一切眾生去覺醒這一層的生老病死是如此迅速的來到。或許你尚年少,或許你福德資糧充足,那跟你說如何來面對一生要生存下去的種種危難,這要讓一個享受福德的人來說,他不能體會,他會非常的灑脫,然而灑脫不是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