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法語集(一)
五、禪定—靜慮深密 猶如秘藏
071
只要憶念一尊與你最應的菩薩,
觀想菩薩放光加持你,
因為接收到菩薩的歡喜心,
你也會很歡喜,就這樣日日行深,
那麼你得到了菩薩身口意的光明加持,
福德、福慧具足。
072
能跳脫苦因、止靜惡心念造作,
那麼你就是心的主人。
073
真正解脫是不著相、不著苦、不念樂,
隨緣自在。
074
在你要做出不智之舉時,
你必須要升起原有參學的慈悲觀,
能夠調伏當下身心出來的三丈峰火,
靜止下來,讓心安靜、祥和,
這時祥和的光明遍照,
那個時候叫「普明」,
普明照世間。
075
善念愈真,
就愈能覺受到諸佛菩薩給我們的福德,
而且會感受到自己的生命,
因善念所聚集的那份福德,
具足愈真就愈能感受到那份不可思議。
076
時時用感恩的心,
人只有真正從內在生命去改造提昇,
身心放下,
當下便會展現出一份莊嚴之美。
077
有悲行的人,
在每個當下都願意把那一份
觀音行者的本質散發出來。
078
止觀雙運可以升起定慧,
有定慧的人,
可以遠離散心雜陳的生活。
心平一切皆清淨、安定,
動靜兩皆宜名為大定。
079
以靜為淨,
以淨為止,
以止為觀,
日子久了,
就能夠承啟金剛自性的般若性海。
080
所謂成就,
就是把你裡面的那一個「你」找出來,
不要再讓你繼續蒙上塵垢。
081
學佛真正的用功處:時時觀照。
如果沒有這樣的覺照功夫,
煩惱一來通通串聯,
在修行路上,
障礙會愈來愈多,
觀照煩惱是來自於身或心,
就可以了解、釐清祛除煩惱。
082
執著會讓我們與人產生
對立然後說有了業力,
更會折損自己修行功德,
所以修行人
要能對順逆境不喜不憂、安然自得。
083
真正的大樂—
是在修行上得證之時產生出來的那一份光明,
無論是在白天或夜晚常放光明。
084
以 「止」 止住散亂,
使散心達到寂止,
以 「觀」觀照昏沉,
使昏沉轉向澄明;
然後再深入法界大觀,
即起上求下化之心,
上供下施之行,
如此對境修行就能疾速趣入圓滿。
085
不思外、不思內、不思前、不思後,
當下說是自然。
086
眾生現前一念心起,
即具備六凡四聖十法界的可能性,
每一界的眾生互相蘊含、互相轉化,
三千世界皆存於心中一念。
087
心的法性是清淨的,
為何眾生的心卻是生滅雜染的,
修行就是要讓心能夠安靜下來,
從假入空觀,發起眾喜根,
當心安靜下來了,
行為舉止也會跟著柔軟下來。
088
心,動念,
然後去造作,再受果報……,
週而復始,
我們要知道此源自心,
萬法亦不離一心,
一個念頭起,
緊接著許多念頭都會跟串聯,
很厲害的!
當你要去做,
都還沒有起身時,
念頭已閃過好幾樣了。
089
賜給自己一支無情劍,
斬得念頭死,山河大地現全身。
090
菩薩們!要知道:
能夠產生饒益無量眾生最上乘功德海是什麼?
是「妙」啊!
妙德是什麼?
是你的空性,那個空性是你的慈悲啊!
當我們的心不再裝載著苦惱、苦報時,
才能展出空性,這樣才能出妙德;
讓「有」入你的時候,
你也不染,才能空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