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法語集(二)
二、願—度無量眾生 證無上菩提
09
*懂得欣賞生命、讚嘆生命、歌頌生命,
這才是真正懂得了解人生的價值跟生命意義,
用知足的心過生活,當我們去讚頌天地的化育時,
便能真正感受天地與我們的地藏寶藏。
10
*我們必須發廣願,
真正的上求無量智,才能轉業海為福德海。
11
*願海是什麼?
當你能夠具足導歸你的極樂海時,
無論在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中央、上方、下方,
一切皆為你的佛海,名為極樂世界海,
那是最殊勝的滿願之海。
12
*傳「衣缽」 不是一件衲衣一個缽給你,就叫傳衣缽,
那是一份願力、法脈、發心的延續。
13
*不懂給自己發願的人,
會退失道心、退失清淨心、退失精進心,
所以要以喜樂心發願,
不管今天如何,
一定努力完成當下這殊勝的每一會。
14
*廣修四弘誓願才能破塵沙惑,
心性淡泊的人,
對功過得失較能處之泰然,
沒有強烈的執著心,能捨棄苦的根本。
15
*眾生無盡啊!若無大慈大悲的願力,如何能度?
觀世音菩薩俱生千手千眼,
慈眼視眾生,不能統統沈下去啊!
菩薩手中的法器,哪一個不是為了救度眾生。
16
*一個修行人能身是觀音心是觀音,
念念觀音修觀音行,
縱然被大水所漂,也不會被沉沒,
就是那一念善,讓修行人有福德因緣得入淺處。
17
*若是你的心很虔誠,
平常就養成一個善因力、善聚力的人,
你都不要求,只要看到佛菩薩,誠心地供養上去,
不要說什麼,菩薩都知道你需要什麼,
祂會應你的,菩薩應你,是你那份真誠的心。
18
*要常常用心念佛、念法、念僧,
種種發心都是為饒益眾生而發,
發饒益心、精進心、求菩提的心,
那麼你就能夠擁有世尊留下來的教化法緣,
這衣缽就得以傳承。
所謂「衣缽」 不是那一件衲衣,
一個缽給你,就叫傳衣缽,
那是一份願力、法脈、發心的延續啊!
19
*人人能稱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菩薩手中淨瓶水一滴能淨山河、能遍澤蒼生,
那是觀世音菩薩關切眾生的心啊!
無量的慈悲由菩薩心中不斷湧現,
祂的心早就淨化了,不曾分別,
一切眾生皆是祂的眷屬。
20
*觀世音菩薩所現的
每一個佛剎、每一尊法相、每一部經典,
都是在為眾生說法。
觀世音菩薩在世間
就如同一位慈母菩薩
看到世間上的遊子,
不思歸途以五欲為身,造諸眾惡,
菩薩傷心的淚水如滔滔江河,
最後菩薩告訴眾生祂不動,
眾生若需要我,
就懇切憶念我,我即來應。
那麼觀世音菩薩
為何也要拿著一串念珠呢?
因為菩薩不捨任何一眾生啊!
顆顆佛珠都是閻浮提眾生,
永永遠遠心繫每一位眾生,
不捨任何一眾生,
所以就這麼把它串起來了,
二六時中繫念不離,
念眾生、尋眾生、救度眾生,
菩薩就像慈母,
希望眾生都能回歸祂的懷抱。
當有任何一個人覺醒了,
每個都是觀音,
那麼你的懷抱就是讓眾生依靠的懷抱,
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
就是要救度人間觀世音。
21
*佛號不只是口中念,
念的是一種承擔,
要知道發心的重要,
一個心沒起悟、生命亮不起來的人,
什麼都無法契入。
22
*佛法在生活中,
慧命的種子要孕育入生命裡,
我們要時時發大心,
發饒益眾生的心。
23
*當我們求拜觀世音菩薩的時候,
便生福德智慧之糧,
這個福慧等持是由我們的心所出生。
我們要把生命當作一件法寶、珍寶,要好好珍惜,
把這個至寶囑咐在法裡,
盡形壽地珍惜莊嚴起來,
一絲一亳都不願去污染。
再將這個至寶,一心供養佛國土,
這「一心」中有慈悲、有喜捨。
在活著的當下,多發一份心,多盡一份心,
以慧來莊嚴生命,培福累聚資糧道,
要成為世間有福的人,
必須先當一位有發心的人。
24
*人來到世間,
沒有把「迷」、「妄」、「執」摧伏,
念頭打不死,還是永遠在接收,
有收就有受,用這個色身在受報啊!
接收一切緣,緣加上你的妄念意識,就一直在起波動,
妄和識糾結在一起時,你會把迷當成真,然後把真滅掉,
到最後真正的問題就來了。
六識門頭一升起,第七意識馬上會展開結合,心動起來啦!
它要趕快帶領你向外奔騰,然後去造作一切。
今天你起一念,就植入造作的因,
這因造出來以後,將來你這個果絕對推不掉。
那如何讓這個果和因一起懺除只有—願力。
我們做錯了要趕快懺悔,用什麼來懺悔?
用你的心還有你的身和意念,
要用你身語意真誠的懺悔才有辦法究竟消除掉業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