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知道,能夠照見五蘊皆空的人就要趕快覺醒。今生來了不要求享樂,這個口腹之樂從嘴巴進去,五香下肚五味俱出,穿要穿最好的,一套接著一套,最後還是只能一套穿上身,花園洋房都要換人住啦!有什麼可以把握的?來到人世間要廣修六度萬行,趕緊救度自己莫要再來累生累劫一直不斷投生了,這無盡的行業都是自己行為去造出來的,要趕快先廣度自己,不讓自己累生累世來都是業業糾纏。把你的智慧開啟出來,開啟生命的本覺,斬除累世的慣性、習氣,當下了知過去不可得,未來下可得,現在更是不可得,那還執著什麼呢?又為何勞煩呢?所以我們首要做的是開啟我們自己的智慧,那智慧要如何開啟呢?你要多聞,你沒有出來聞法的話,怎麼開啟智慧?聞法了以後要多思維,要聞思修,才能入三摩地。
既然聞、思、修能夠讓我們覺悟,接著就是要真正的體驗、修行,才是個真正趣入思維之際去開啟觀照的觀自在,觀照的功夫能夠一直深入,必能催破你的無明海。這「無明業海」就好像漏斗,讓它一直漏,漏盡了!我們才會見到真正的法身般若。
修行人不要老是一直去規劃著未來,我們要有一個願希望未來成佛,那沒有錯,這個願力能夠更長遠地護持你要究竟成就的修行,但不是說今天才來拜個佛,這個就叫修行啊!在修行的道路上,我們要不計時間地修持下去,雖然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生命很無情地催伏人日日老,既然是這樣子,就更需要片刻不懈地觀照修行,要修什麼?修這份心啊!人來到世間能夠放下一點,就能讓自己生命的空間多一點。
發心學佛的人,你在發出來的智慧本源,你有沒有先去透穿,要透穿了,修行才有福報、智慧。那如何讓自己的福報增長、善緣增長,那先必需要發個慈悲喜捨心吧!不管出家在家,慈悲喜捨心是必備良藥,這個是最究竟的。現在的下一代,很多人的心靈真的是空虛無依,缺少抗壓,而大環境不可能讓人活一輩子可以不操不勞,那是不可能嘛!那如何邁向生命的旅程?這就是我們需要這部心經來滋潤我們,盡未來際的有情眾生,因為在生命裡頭,活著的當下不會只是一個現實平面的運作而已,這裡面錯綜複雜,每個念頭的當下要超越,累世輪迴永遠是最苦的,所以我們有幸來當人,又有幸來修行,修行人!你有沒有覺受到現在的我比以前好,好什麼?因為現在可以放下很多以前認為不能放捨的,包括一切好與不好、是與非。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很會唸咒嗎?這個咒告訴你什麼?當我們在
持咒時,這本尊佛的性德是什麼?在祂還沒有成就這一個本尊之前是什麼?各位有沒有思惟過?祂為什麼有辦法成為你們現在在念的這一部經的本尊佛?這就是一個修行人真正要去了解、去思惟的。一個修行人,如果世間所有一切最上乘的法都讓你修盡了,你的心依然不知道空義,不知道如何善用你的心去趣向成佛之道,那麼是沒有用的,你所修的都是因,你所了解的也都是因,對你的生命,只是讓你安住在一個善趣裡,而不是解脫之道啊!
一個肯發大心的菩薩,相對的,已具備了四無量心的性德,沒有一切相的去饒益眾生,就會得到真實的慧心,因為你愈做愈懂得如何去饒益眾生,你會法喜充滿,愈做愈有智慧,愈懂得怎麼去思維,到最後修出你的般若性德,你的智慧本德就修出來了。因為你用慈悲喜捨不計時間、不計空間、不計較一切所得的行六度萬行,最後你就有了解脫的果,你能深植德行的種子,到最後圓滿了你的解脫道。
所以反觀我們目前的學佛,我很語重心長的告訴各位,我們要修共般若與不共般若。「共般若」就是共同來開發、互相推敲、互相研藏來成就,這個是共般若的開發法藏。那麼接著就是要行深,開展性德法藏,深入不共般若,「不共般若」就是已經成就在某個程度的菩薩、大德,反觀當下尚未覺醒的大眾,發起緣念他們的心,發要廣度他們跟你共入菩薩清淨海的心,願群生也能悠游十方諸剎海來去自如,因為這本來就是每個人的本性海啊!
修行人在二六時中,當觀現前的一念起間,有沒有如如不動的去展開你的菩薩清涼地、你的般若性海,這是最重要的。假如有辦法用這樣子一直去觀照、開發,然後去饒益眾生,那麼你這尊菩薩的「不共般若」已經是一個不共的寶藏。這個寶藏因你的打開,饒益眾生無量無邊,這個法流共與不共皆成般若果海,這個就是非常殊勝的果海,也就是莊嚴的佛國度。
所以每一部經它在表每一個本尊,每部經都是一直在提示要去行
六度,要發菩提心,可是到最後不要忘記我們的本藏、法藏是流不盡的。如果你們是當一家之主的,全家都是要你做頭來抉擇時,那當下你的取向,抉擇是非常重要的,這能帶領這一家人走向圓滿大道,這將是你的所願,你如何去抉擇這些事情呢?你必須先從心下手,要能好好修出你的般若自性。當你能觀到你周遭的環境時,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圓成你今生所擁有,並讓般若源源不斷地流布在社會族群中,流布在你的眷屬裡,開展你的實報莊嚴國度,這就是開展般若的修行。
在人世間普現的賢者,能為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所護念,人世間的大德擁護,法界有情將因賢者造作出的無量德,趣入實報莊嚴果海。能夠觀照,反觀一切眾生皆具足如來性海,只是未證得,以平等性空為「所」,開展無盡慈悲喜捨的「能」,入因緣去灌溉群生,到最後你的心將展現出來無量無邊像大海那麼深遠,那份菩薩的愛,這份愛超越一切世間的愛。
只有這份愛,所發散的光輝能真正圓通你自己的本性,能夠圓滿通達就是證果海,要有很殊勝的實報莊嚴國度,那是慈悲還有智慧所含攝處。修行沒有祕密,萬法唯心所造,萬佛唯心所立,沒有任何祕密。經文中法界品、神通品,講了那麼多,我還是希望你們真正地把這個心、這個本願行,先弄個清楚以後,你的修行才不會偏掉。
在經典上很多大德們都已經觀照到真實般若的本體,當你唸到觀自在菩薩的時候,你要想到:「觀自在菩薩是誰呢?我像嗎?唉!不像!」有這樣的覺照就開始起作用了,你要去思惟為什麼不像?不像的點在哪裡?去把它思維出來,去突破,要破這個迷,才能顯出你的真,你把真抓住了、契入了,你在修行的道路上,不管你今天一天只有吃一餐,不管你今天為了要饒益受了多少苦,菩薩你甘之如飴,絕對甘之如飴,為什麼? 饒益眾生,為一切眾生故,所以你所做的一切不為苦,因為你的心不受啊!
你是一位人間行的菩薩,為什麼?因為你活在世間能夠一念,願超越生死流,願與眾生共成佛道,世間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發心,如果一點一滴的心都不發,用什麼在修啊!又能夠出生什麼樣子的眷屬呢?所以留給子孫善因善德,不要以為自己的做為不好,以後的子孫會很好,那是錯誤的。也不要以為我做這麼好,為什麼出不不肖的子孫?這都是有因有緣的,那是過去世與他結下的惡樑子,要不要消?要消就要納受,來了嘛!就要納受,納受的當下用四無量心。
假如你的心是受,世間的一切恩恩怨怨,它沒有離開因緣,因你的緣起產生了這些你要去扛債的因緣,那麼一點一滴的善念都發不出來的。釋懷這些,你沒有被它所苦惱,更沒有被它套住,你也不會受辱,既然沒有被它套住,你沒入啊!那沒入才能真正願為一切眾生成就佛道,也祈願一切眾生與你共同皆成佛道。你發出來的這份心才是菩薩本行的慈悲心,才是真正發出性德難思議的一尊在人世間活得尊貴的人間菩薩。
用菩薩那份本來就含攝世間一切眾生的心,因為菩薩從來沒有離開眾生,用這樣的心能夠納受一切的眷屬。那麼你就是一尊在人間非常尊貴的菩薩,人人見你都會產生尊重心,都會以你為依,這個就是修行。我在此與大家共勉之。
阿彌陀佛!